有些人聲稱使徒行傳作者路加使用 “猶太人” 在於將個別接受福音的猶太人與個別拒絕的猶太人分別出來; 另也有些人稱路加因為猶太人拒絕彌賽亞, 故集體性的猶太人也被拒於福音門外了。三次之多, 使徒保羅在使徒行傳中因著猶太人對福音的拒絕, 聲稱要離開猶太群體, 而轉往向外邦人傳福音。這往往讓人錯解為保羅對猶太福音工作的結束。 過去二千年來, 教會的誤解, 也產生對猶太人的暴力行為。故今天教會如何理解保羅 “先是猶太人” 的福音策略是很重要和影響深遠的。
當路加使用 “猶太人” 的時候, 他是否因猶太人拒絕福音而宣佈整體的猶太人已被撇除於福音門外?
有人主張, 上帝的原意不是為了拯救猶太人, 而是外邦人, 並聲稱使徒行傳顯明上帝對猶太人的棄絕, 並在外邦人中建立祂的國度。然而, 這是不可能的, 路加所寫的使徒行傳沒有提倡這樣的反猶偏見, 它的內容旨在引領聽眾悔改並接受耶穌是彌賽亞(2:36-38) 這些聽眾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 有的接受, 有的拒絕耶穌的信息。
保羅 “先是猶太人” 的福音優先次序和策略記載在羅馬書1:16,這模式從使徒行傳1:8開始到28:28作了首尾呼應的總結。保羅實踐他這傳福音的模式, 在宣教旅程中, 他總先去會堂, 先接觸猶太人。
在彼得和保羅兩者的演講中, “應許”的盼望和耶穌的復活都與大衛息息相關, 他們宣稱耶穌實現了給猶太人有關彌賽亞的應許盼望(2:25-31;13:22,32;23:6;26:6)。宣講的結果是 “有許多猶太人和虔誠皈依猶太教的人都遵循” 這信息(13:43)。主張先向猶太人, 意味著保羅無需花費冗長的時間解釋以色列的救恩歷史或彌賽亞, 只要證明耶穌是彌賽亞, 聽眾就會明白所宣講的, 並可以很快地接受或拒絕有關的信息。宣講中, 總是有接受的人, 而且這些人更成為日後事奉和教會生活的班底。
使徒行傳記載在保羅的宣教旅程中, 有三次處境, 猶太人較大規模地拒絕福音, 保羅因而轉向外邦人(13:46;18:6;28:26)。在彼西底的安提阿, 自保羅上周的信息後, 城中大部分的人在接下來的一周都回到會堂要再聽保羅的話, 這開始引起非信主的猶太人反對保羅。從這裡開始, 我們看到 “猶太人” 用法的轉變 : “猶太人” 成了 “不信的猶太人”的一種統稱。這種用法的轉移也反复出現在14:2; 17:4; 17:12; 18:2; 20:19, 表示猶太人中的分別 : 當中包含耶穌的反對者及耶穌的支持者 。
縱然如此, 在使14:1;17:2及10, 保羅上述的宣教模式繼續重複(18:6;28:28), “照他素常的規矩” 進去會堂。值得注意的是, 在這些猶太會堂的接觸上, 總是有猶太人成為信徒。因此, 上述所形容猶太人的 “拒絕” 只可算是地方性, 而不是國家整體性。故此, 保羅不是宣告他對猶太人的拒絕, 卻是猶太人拒絕彌賽亞耶穌, 拒絕和得不著救恩是他們的責任。
再者, 使徒行傳最後的經文(28:30-31)不是報導保羅永久轉身離開猶太群體, 反而, 他接待並向所有人傳福音。 沒有一處提到猶太人已被排除於福音的門外, 只提到福音會傳給外邦人, 而他們將回應。
外邦人是否已取代猶太人, 以致教會對猶太人的福音使命已結束了?
事實上,路加福音-使徒行傳沒有一處提到外邦人取代猶太人。任何包含外邦人的成分都從來沒有犧牲猶太人, 或是, 外邦人的得救不會僅是因為猶太人拒絕福音而成為 “次選”。上帝對外邦人的救贖計劃早在摩西五經及先知書預言裡已提及(賽9:1;49:6;摩9:12;珥2:28)。路加在使徒行傳正是記載這種外邦人 “入局” 的實現。
上帝, 呼召法利賽人保羅專向外邦人傳福音(9:15)。雖然保羅得到這呼召, 他從沒有忘記他自己的同胞(羅9-11), 他看外邦人是被接到猶太的根上(羅11:17), 而不是取代猶太人(羅11:1-2)。故通常每到一處新地方, 他都會先向他的猶太同胞作見證。
許多學者今天認為, 路加沒有描繪猶太人被排除在教會之外, 反而他強調, 是外邦人被包含在教會之內(13:34;15:16)。這種外邦人的入局, 並沒有犧牲向以色列的使命, 相反是同步進行的。
總結:
我們的結論是, 使徒行傳指明猶太人和外邦基督徒之間沒有最終的分離或根本的敵意。它指出, 有猶太人和外邦人接受耶穌彌賽亞的信息, 亦有猶太人和外邦人拒絕這信息。
保羅的福音策略是以接觸在會堂的猶太人和敬畏神的人作開始, 但福音必須超越這些界限擴大到外邦人當中, 甚至達 “天涯海角” (1:8) 。然而, 仍以 “先是猶太人” 作為開始。
這個宣教模式今天仍需要透過有意識的努力, 繼續沿用, 以至猶太人能接受彌賽亞。那些未位於猶太區的眾教會可以支持那些位於猶太區的教會, 或在財政上支持在世界各地或在以色列有猶太福音事工的機構。